很多人都认为,1956年2月举行的苏共二十大是苏联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苏共二十大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不但这次大会通过了有关在苏联自主研制机车的决定,而且赫鲁晓夫还作了那篇著名的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政治报告,标志着苏联开始去斯大林化。
人们对苏共二十大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
支持者认为,苏共二十大是对回归真正的、“列宁的”社会主义的一次尝试;反对者则坚持认为,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实际上让苏联脱离了社会主义轨道。
这一事件的真相是逐渐被披露出来的,围绕苏共二十大的争论至今仍然非常激烈,这也使得人们至今都无法对它“盖棺定论”。
开始“解冻”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政治报告,即所谓的“赫鲁晓夫秘密报告”。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对斯大林的指责有数十条之多,甚至不惜用“人民公敌”一词来指斥斯大林。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对斯大林的指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无视集体领导原则,镇压老布尔什维克,特别是那些参加过苏共十七大的老布尔什维克;
- 炮制所谓“克里姆林宫医生间谍案”;
- 驱逐少数民族。
换句话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列举了斯大林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犯下的所有错误。
但是,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主要还是批判对领导人搞个人崇拜的做法,认为它可以说是万恶之源。
赫鲁晓夫认为,许多苏联歌曲、电影、居民区名称甚至苏联国歌中那句“斯大林教导我们要忠于人民”,都是搞个人崇拜的铁证。
赫鲁晓夫还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著名的《列宁遗嘱》及列宁夫人娜杰日达·克鲁普斯卡娅对斯大林的评价来支持自己对他的指责。
有人说,斯大林在苏共二十大上遭到批判实属意外,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早在赫鲁晓夫抛出他那篇秘密报告之前,米高扬就发言痛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及其他有关俄国革命和苏俄内战的文献中存在不实之处。
因此,彻底否定斯大林并把苏联最初几十年遭遇困境的历史责任统统推给斯大林的想法,恐怕在当时的苏共领导层中早就达成共识了。
政治背景
当时的苏共最高领导层成员都曾以某种形式参与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清洗”。
贝利亚在斯大林去世后不久便遭到了逮捕、定罪甚至处决。
作为政治对手,时任内政部长的贝利亚可是手握赫鲁晓夫、马林科夫等人黑材料的。逮捕贝利亚的特别行动是另外一回事,但事实就是事实。
贝利亚这位前朝宠臣是被解决掉了,可那些要命的档案材料一时半会还没办法毁掉。
这样一来,这些人为什么会异口同声批判斯大林,也就不言自明了。
此外,痛斥斯大林并没有遭到其他与会者的抵制,他们似乎都忘了,赫鲁晓夫正是靠着当年在乌克兰搞大清洗才得以飞黄腾达的。
但是,赫鲁晓夫个人的胜利注定了苏联后来在各兄弟党和兄弟国家中的威望大打折扣。苏共二十大决定尤其受到时任中国和阿尔巴尼亚两国最高领导人的强烈谴责。
“秘密”报告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文本的披露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因为最早披露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文本的既不是苏联,也不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各兄弟国家,而是美国。
1956年6月5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同时刊登了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英文译本。
同时,在苏联,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文本虽然被下发到了苏联全国各地党组织,但直到1989年才得以在媒体上全文发表。
至于当时苏联全国各地普通群众看到的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文本,在内容上已经大大缩水了。
美国报纸能在第一时间将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公之于众这件事本身当时几乎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但究竟是谁最先搞到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文本的,则版本众多。有的说是美国CIA,有的则说是西德BND。
其实,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文本被披露一事的真相非常简单,毫无传奇色彩。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文本甚至最初都不是间谍搞到的。
苏共二十大闭幕后,苏共立即将报告文本通报给了社会主义阵营各兄弟党。
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份重要文件后来居然会被波兰统一工人党领袖爱德华·奥哈布的秘书随意放在了一个非常显眼的地方。
这位秘书有个叫维克多·格雷夫斯基的波兰籍犹太记者朋友,他在无意间看到了这份文件,于是便把它偷拍下来,并交给了以色列驻波兰大使馆。
这份文件最终通过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流入了西方国家。
后来,这件事的结局居然皆大欢喜:
- 美国媒体得到了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文本;
- 摩萨德借机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 维克多·格雷夫斯基在1957年顺利回到了以色列。
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