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改革所造成的一个事实就是,在短短几年内,看似强大的苏联就不复存在了。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如何开始的?那场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谁发动的?这些问题至今都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自外而内
在当时的苏联,吸引西方金融资本家和政治精英参与改革的提法很受欢迎,而且似乎理由还很充足。
因此,前克格勃情报分析局局长、历史学家尼古拉·列昂诺夫证明,到1980年代中期,仅在美国就有120个苏联研究中心在运作,同时,当时有数百名西方特工正在苏联境内从事颠覆活动。
戈尔巴乔夫甚至在掌舵苏联之前,就已经引起了西方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
1983年5月,已经跻身苏共决策层的戈尔巴乔夫出访加拿大,会见了现任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之父、时任加拿大总理皮埃尔·埃利奥特·特鲁多。两人都谈了些什么,至今还是个谜。
但是,就在这次会面之后,皮埃尔·特鲁多告诉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戈尔巴乔夫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撒切尔夫人显然对戈尔巴乔夫的表现非常感兴趣。1984年2月,撒切尔夫人前往苏联参加安德罗波夫的葬礼时,会见了戈尔巴乔夫,并邀请他于同年7月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
退出政坛后,撒切尔夫人承认,安德罗波夫去世后,西方曾考虑过找一个代理人来掌舵苏联,以便“实现他们的意图”。
用撒切尔夫人的话说,戈尔巴乔夫就是这样的人,因为他“粗心、易受暗示且非常有野心”。
很多研究人员认为,“实现意图”意味着限制苏共在苏联所起的作用,将“资本主义价值观”灌输到苏联人民的头脑中。戈尔巴乔夫则被西方选中,成为实施这一大胆计划的工具。
实际上,并没有文件证实戈尔巴乔夫曾与西方国家领导人有过什么勾结。
“后宫干政”
戈尔巴乔夫被认为是一个容易屈从他人意志的政治人物,这并非没有道理。
很多人认为,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莎·马克西莫夫娜对他的影响最大。
赖莎当年在社交界非常活跃,经常陪同丈夫出访国外并会见外国代表团,而且正如戈尔巴乔夫当年的身边工作人员认为,赖莎当年干政的程度远远超出了作为第一夫人所应有的限度。
大家都知道,对于国家大事,戈尔巴乔夫几乎所有决定都是在莫斯科附近新奥加廖沃别墅里酝酿出来的。
俄罗斯政论家、苏联时期曾在共青团和党内任职的弗拉迪斯拉夫·什维德说,通常,戈尔巴乔夫会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散步过程中,向夫人提出所有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只有在听取了她的意见后才会做出最终决定。
维克多·库佐夫列夫上校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一直担任苏联最高领导层的警卫。他说:
如果没有夫人出主意,戈尔巴乔夫几乎无法决定任何重大问题。
赖莎当年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从她成功击败苏联克格勃第九局领导层这一事实便可见一斑。
有人甚至怀疑,当年很多涉及改革进程的关键问题,都是由这位第一夫人定调的。
有人认为,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赖莎是干涉苏联内政的西方精英与戈尔巴乔夫之间的纽带,这种说法恐怕也不是没有道理。
一时兴起
改革是按照预定计划展开的还是纯属一时兴起,对于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脑子里还存在着一个大大的问号。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盟友们当年都只是向他灌输过某些想法。戈尔巴乔夫本人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承认,当年的改革只是有理念,但没有像列车时刻表一样精准的计划。
戈尔巴乔夫对改革的态度就像是即兴创作,他的所作所为也证实了这一点。
比如,在1985年4月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戈尔巴乔夫言之凿凿地说,他坚持认为苏联的既定路线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典范,但到了1987年初,他就有了对经济社会领域来一次“休克疗法”的念头。
此外,当年很多民粹主义色彩很浓的言论,例如,打算为苏联每个家庭都提供一套租住期限为15 年的独立公寓,都证明了一些热衷于改变意识形态的人对苏联的经济能力缺乏了解。
俄罗斯经济学博士西蒙诺夫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带来什么好结果,因为它只是改革提出者的一厢情愿而已。
用某些学者的话说,戈尔巴乔夫试图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
既想完善社会主义,还想维持指导性计划,却又想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引入苏联的经济体系。
致命决定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最早发动改革的其实并不是戈尔巴乔夫,而是曾经担任过克格勃首脑的安德罗波夫。
曾经担任过克格勃副主席的菲利普·博布科夫将军认为,安德罗波夫开始搞改革后,曾试图通过加强劳动纪律来夯实苏联的社会主义根基。
用博布科夫的话说,戈尔巴乔夫并没有落实自己的改革导师安德罗波夫的改革理念。
但是,正如研究人员所指出的那样,安德罗波夫当年的人事安排在不知不觉中为苏联政治进程自由化铺平了道路,其中就包括提拔了曾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称“破坏大师”的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
很多专家认为,熟谙西方政治套路的雅科夫列夫就是在安德罗波夫掌权时期发迹的,雅科夫列夫注定要成为改革派的主要理论家。
因此,现在的很多人都认为,不仅是戈尔巴乔夫,就连安德罗波夫也要为苏联解体承担责任,也就不足为奇了。
俄罗斯政论家亚历山大·普罗汉诺夫认为,安德罗波夫对苏联历史非常感兴趣,他想了解苏联体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但他并没有理顺、改善苏联体制这台“超级机器”的运行机制,而是把它搞垮了。
结果便可想而知了。
为什么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实力的国家会在一夜之间崩溃呢?这个问题让许多对戈尔巴乔夫改革这个话题感兴趣的人感到不快。
如果我们能心平气和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早在勃列日涅夫时代末期,苏联花了几十年积累起来的经济实力已经消耗殆尽了。
与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相比,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效率非常低下,这使得苏联在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前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维亚切斯拉夫·达希切夫强调指出,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领导人在制定政策时已经脱离了实际情况,即西方国家经过战后三四十年的发展,已经恢复了元气,在经济和科技实力上已经大大超过苏联。
没错,苏联人民仍然享有最起码的社会保障,但他们的生活水平已远低于西德人或美国人的平均水平了。
有数据表明,即便是在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之前,苏联实际人均收入也已经下降到了不足1970年代中期的三分之一了。
苏共高层的某些成员意识到了必须进行一场变革,但他们相信,在不彻底打破传统经济体制的情况下,苏联经济的复苏也是有可能的,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做了苏联当时那种情况的“背锅侠”。
在没有明确的改革计划,并且已经无法掌控局势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改革就成了一次注定会失败的实验。
相关日志
- 享尽荣华富贵,历经三次婚姻,最后落魄而终——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加琳娜 (0)
- 假如安德罗波夫一直掌权,苏联会是什么样子? (0)
-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分裂了苏共?苏联高官为什么都背叛了苏联? (0)
- 苏联改革派的很多代表人物,其实都是安德罗波夫亲自提拔的 (0)
- 苏联前政要: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开端 (0)
- “铁娘子”在苏联: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什么会在安德罗波夫的葬礼上流泪? (0)
- “小鬼,赶快行动吧!”——安德罗波夫在戈尔巴乔夫崛起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0)
- 毁灭之路——一文读懂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0)
- 前克格勃中将:当年有一个方法,如果付诸实施,本可以拯救苏联 (0)
-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案:苏联解体的潘多拉魔盒之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