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1946—1991年)是20世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展开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全球性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一位美国政治学家在接受颇有名气的《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杂志采访时表示,不管怎样说,苏联早已不复存在,而第二场全球性的“冷战”式冲突即便尚未完全成形,至少也在酝酿之中了。
至于“冷战2.0”何时开始、是谁挑起的,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切说法。
原因
出于一系列原因,“冷战2.0”究竟是“谁挑起,谁回击”已经无关紧要了。
这就是政治,在这里,每一步举措,哪怕是最无
无关紧要的,都可能被视为友好的表示或者粗暴的打击。
但要是谈及“冷战2.0”的根源,那就就得从上一场冷战结束之时开始说起。
1991年,苏联解体,多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了独联体,只不过独联体起初只是纸面上的存在而已。
实际上,多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都展开了针对所谓“苏联占领的罪魁祸首”——俄罗斯的舆论攻势。
最先向俄罗斯“开炮”的是波罗的海三国,随后是乌克兰和位于原苏联南部的那几个国家。值得注意的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这两个国家当时保持了中立。
就俄罗斯本身而言,席卷整个后苏联空间的经济危机、无力帮助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盟友、两次车臣战争以及当年苏联为其卫星国负担的债务,都曾让俄罗斯面临二次解体危机。
这种观点也是美国所鼓吹的,他们年复一年地断言俄罗斯很快就会至少分裂成十几个国家。不过,到了2006年,这样的论调就逐渐平息了……
开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即便在那个时候,美国的政治学者们也没有消停,还在继续叫嚣是时候把俄罗斯从世界版图上抹去了。但这场金融危机过后,俄罗斯不但挺了过来,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为强大。
同时,俄罗斯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而在2014年之后,俄罗斯经济则处于蓄势待发状态。
2020年3月6日爆发的石油价格战严重打击了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产油国,但最终俄罗斯还是保住了客户,甚至还增加了能源出口,沙特针对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发起的“油价闪电战”以失败告终,而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却出了问题。
上面说的这些还不涉及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军事装备。
不过,如果一定要说“冷战2.0”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那么可以追溯到2008年8月的南奥塞梯战争,又称“奥运战争”。
正是这场为期五天的冲突引发了一系列反俄制裁,而在 2014年春末,“冷战2.0”进入了活跃阶段。
发展
如今,美国的政策是既反俄又反华。
原因就是中俄两国的政经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要不是中国,真不知道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地位能坚持几个月。
中俄两国,一个在政治上,一个在经济上,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压力。
这种关系对美国的霸权提出了质疑,并且现在美国在经济方面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
结局
一些美国专家甚至提出,俄罗斯准备向美国报苏联解体的一箭之仇。
实际上,美国解体对谁也没有好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已经成了世界经济支柱。
如果这个支柱倒掉,那么一切只会更糟。
答案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它倒掉。
最温和的做法是打造一个能替代北约的政经平衡的联盟。
这将不仅能够制衡美国,还能让应对今后的经济危机和替代美元成为可能。
相关日志
- 苏联1945 – 1991——超级大国的崛起与坍落 (0)
- “革命的恶魔”:假如1940年后托洛茨基还活着,美国会如何利用他对抗苏联? (0)
- 布热津斯基为什么会被称为“苏联的掘墓人”? (0)
- 为什么说美国当年搞垮了苏联,也伤害了他们自己 (0)
- 大爆炸之谜——1982年的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爆炸事故隐藏着什么秘密? (0)
- 国外颠覆、国内分裂、经济崩溃——一文读懂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 (0)
-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俄罗斯历史学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0)
- 斯大林当年为什么取消了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 (0)
- 反刺克格勃——尼古拉·霍赫洛夫向美国中央情报局泄露了哪些秘密? (0)
- “怕死”还是“避战”——索尔仁尼琴当年为什么要把自己“设计”进劳改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