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有一段时间,数百万苏联观众每晚都会屏息凝神地观看根据尤利安·谢苗诺夫的小说改编的《塔斯社受权声明……》,这是一部情节曲折离奇的谍战电视连续剧。
该剧汇集了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尤里·索洛明、列昂尼德·库拉夫廖夫、瓦赫坦·基卡比泽、阿列克谢·彼得连科等众多明星,饰演女主角的是迷人的伊琳娜·阿尔费罗娃,制片人更是由时任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亲自担任,创作这部著名小说的想法正是他向尤利安·谢苗诺夫提出的。
不打草稿
这部作品是谢苗诺夫根据曾在苏联外交部供职的奥戈罗德尼克一案调查材料创作出来的。虽然奥戈罗德尼克当时在苏联外交部的职位并不高,但是却能够接触到机密文件。
奥戈罗德尼克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次国外出差期间被美国中情局策反的,此后多年一直为后者提供重要情报。
克格勃特工经过长期调查才挖出了这只“鼹鼠”。
时任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在一次与谢苗诺夫私人会面时,建议他以奥戈罗德尼克的故事为蓝本创作一部小说。
当时是1978年,谢苗诺夫也因此获得了接触调查细节的机会。
令安德罗波夫惊讶的是,在两人的谈话结束仅仅两周后,谢苗诺夫就将完成的手稿放在了他的案头。
谢苗诺夫创作效率极高这一点也得到了他的女儿奥尔加的证实。
奥尔加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回忆道:
爸爸的写作速度非常快,而且他从来都是只用打字机打字,而不用手写。他的大多数小说都是在20到30天,最多两个月内完成的。他通常都是从清晨一直工作到深夜,不然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了。
两易导演
顺便说一下,正是谢苗诺夫这种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作品的决心让他炒掉了导演塔季扬娜·利奥兹诺娃。
在此之前,正是利奥兹诺娃凭借一部反映苏联特工施季里茨谍报生涯的电视剧让这位作家出圈的。
但是,这次谢苗诺夫本人却坚决反对由她来做导演,声称利奥兹诺娃的工作“拖泥带水”。
谢苗诺夫推荐鲍里斯·格里戈里耶夫担任导演,此前后者也已经执导过根据谢苗诺夫的小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彼得罗夫卡大街38号》和《奥加列夫大街6号》。
可惜的是,格里戈里耶夫只拍了个开头,结果都被通通剪掉了,还被谢苗诺夫狠狠剋了一顿。
谢苗诺夫认为,格里戈里耶夫对该剧风格的定位是错误的——他把一部叙事宏大,意义深刻的政治侦探小说拍成了一部动感十足的警探片。
最终,这部电视剧由弗拉基米尔·福金执导,他与谢苗诺夫也称得上是“志同道合”了。
冷血杀手——叛徒“特利阿农”
时任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建议谢苗诺夫创作小说《塔斯社受权声明……》的时候,两人已经有很多年交情了。
两人的交往始于谢苗诺夫写给克格勃的一封投诉信,他非常愤慨地在信中表示,他去档案馆查资料,出来的时候,为创作新作品搜集的资料却被没收了,而且至今都没有归还给他。
安德罗波夫很快便给谢苗诺夫打了个电话,表示希望能与他面谈。
谢苗诺夫把自己创作的一部小说送给了安德罗波夫,并提醒他说,小说中的几个历史人物是存在争议的,安德罗波夫则说,毫无争议的历史人物是不存在的。
安德罗波夫不仅仅读了这本书,他还非常仰慕谢苗诺夫的才华,非但如此,安德罗波夫还是为数不多受到谢苗诺夫信任,能对其新作手稿先睹为快的人之一。
安德罗波夫对《塔斯社受权声明……》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部曾大受苏联观众喜爱的电视连续剧讲述了中情局和克格勃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中情局在一个名为纳戈尼亚(这个国家很可能暗指安哥拉)的非洲国家的首都策反了从事外贸工作的苏联人谢尔盖·杜博夫,化名“特里亚农”,由鲍里斯·克柳耶夫饰演。
中情局原本打算推翻乔治·格里索领导的纳戈尼亚左翼政府,但遭到了苏联政府的反对。
特里亚农回到莫斯科后便成了中情局的“耳目”,让美国人能够提前知道苏联在这个成为两个超级大国角力舞台的非洲国家准备采取什么行动。
当时,被克格勃怀疑是叛徒的共有九个人。
但是,真正的间谍特里亚农一开始的时候并不在怀疑范围之内。
其实,克柳耶夫一开始并不愿意扮演叛徒,导演花了很长时间才说服他接受这个角色。
当时,导演提议再增拍一条情节线,用来解释杜博夫是如何背叛祖国的,但制片顾问们都反对将特里亚农设计得太有人情味。
我们补充一点,特里亚农在情人(伊琳娜·阿尔费罗娃饰演)开始怀疑自己的真实面目后,杀死了对方。
早上刚刚杀死自己的旧情人,晚上便觅得新欢,以便为其与中情局的会面做掩护。
贩卖婴儿和可卡因
该剧中还有一个人,简直是来自地狱的恶魔,他就是负责组织策划纳戈尼亚政变的中情局副局长约翰·格拉布。
这场政变关乎此人切身利益,因为他在这个非洲国家拥有一座可卡因种植园。
为了降低可卡因运往美国时可能遇到的风险,他需要在这个国家扶植一个傀儡政府。
他们居然把毒品藏在那些实际上是从那些因贫困出卖子女的尼泊尔穷人那里买来婴儿体内……
当时,小说的这一部分曾让谢苗诺夫饱受批判,有人说,这简直是“地狱中的地狱”。
但是,随着小说《塔斯社受权声明……》及同名电视剧推出时间日久,中情局龌龊手段的细节越来越多地被曝光出来。
现在人们都认为,利用婴儿贩毒根本不是作者的凭空想象,而是确有其事。
实际上,乌克兰最近与美国生物实验室以及“黑心器官移植医生”有关的丑闻,其线索也指向了大西洋彼岸,这表明现实比那些阴谋论更加可怕,可笑的是,居然曾有人说,那些阴谋论太不可思议,不太可能是真的。
因此,谢苗诺夫小说中的“加德满都玩偶”不再被人以怀疑的态度看待。而中情局与毒品交易有关的事实自电视连续剧制作以来已经多次浮现。
顺便说一下,这部电视侦探剧的首播日都是经苏共领导层批准的。
1980年,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拒绝参加当年在莫斯科举办的第二十二届夏季奥运会。
为了回应美国,苏联也拒绝参加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夏季奥运会。当时,苏共领导层决定,这部影片与奥运会开幕式同时开播。
苏联政府的盘算很简单——一部引人入胜的政治侦探剧应该能转移苏联观众对一次没有本国运动员参加的奥运会的注意力。
这部电视剧确实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而在剧中饰演苏联特工斯拉文上校的演员尤里·索洛明更是被授予克格勃奖。
相关日志
- 享尽荣华富贵,历经三次婚姻,最后落魄而终——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加琳娜 (0)
- 假如安德罗波夫一直掌权,苏联会是什么样子? (0)
- 苏联改革派的很多代表人物,其实都是安德罗波夫亲自提拔的 (0)
- 祸起“后宫干政”?——戈尔巴乔夫改革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0)
- 前克格勃中将:当年有一个方法,如果付诸实施,本可以拯救苏联 (0)
- 何止反间谍:克格勃在苏联时代的作用,大到令你无法想象 (0)
- 赫鲁晓夫为什么要把对外情报部门的重要领导人苏多普拉托夫关进监狱? (0)
- 前苏联政要:就是这五个人,当年把苏联拖入了阿富汗陷阱 (0)
- “最危险的克格勃主席”——为什么连安德罗波夫都怕费多尔丘克? (0)
- 秘而不宣——首任克格勃主席伊万·谢罗夫回忆录之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