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斯利·克拉克(美国四星上将,原北约盟军最高司令):
他(韦斯利·克拉克的那位熟人)告诉我说:
我们已经做出决定,我们就要对伊拉克开战了!
当时大概是在九月二十几号。
我说:
他说∶
我问:
他说∶
我想,大概是这么回事吧: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对付恐怖分子,但我们有精良的武器,我们能够推翻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
剩下要做的就像有句话说得那样,“拿着锤子的人,看啥都像钉子”。
换句话说,华盛顿所有的人都知道,伊拉克确实没有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在 9·11 事件的冲击过后,公众需要美国打一场大胜仗。于是,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拿着一瓶洗衣粉,硬说那是所谓伊拉克所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此来吓唬大家。
其实只不过是需要在某个地方打一仗而已,可怜近百万死去的伊拉克人,真是倒了大霉!
谢尔盖·苏达科夫(俄罗斯政论家、美国问题专家、俄罗斯军事科学院教授)∶
美国人非常爱作秀,他们需要的并非真实的战争,而是某种可以观看的电脑游戏。要知道,问题在于——美国本土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过战争了,现在这一代人甚至不知战争为何物。
2003 年美军入侵伊拉克恰恰成了美国的一场实力秀。
无论是克拉克将军,还是《民主进行时》节目主持人,当年都曾嘲笑五角大楼的决策简直荒谬绝伦。
美国政论家迈克尔·莱丁在美军入侵伊拉克之前就曾撰文指出,力求四平八稳,在国际政治上就是一条死胡同。我们不希望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甚至沙特保持稳定,我们希望这些国家的局势能够发生变化。当下的问题不在于这些国家目前这种死气沉沉的局面是否应该破除,而在于应该如何破除。
显然,拥有石油并与美国权势集团有联系的沙特是能够说服华盛顿不要发动战争的。在此之前几年,美国曾准备攻打伊朗,但最终还没有下定决心,其他国家就没那么幸运了。
韦斯利·克拉克∶
就这样,几周后我又去见了他。当时,我们已经开始轰炸阿富汗了。
我问他∶
他回答说:
然后,他拿起桌子上的文件,解释说,那是一份刚刚收到的国防部备忘录,上面写着,我们准备五年打七国,头一个就是伊拉克,然后是叙利亚、黎巴嫩、利比亚、索马里和苏丹,最后打伊朗。
我问:
他说∶
韦恩·麦德森(美国记者、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总统们就频繁发动战争。朝鲜战争是我们美国挑起的,朝鲜想签和平协议,但华盛顿拒绝与共产主义者打交道。非但如此,美国还想像对待越南一样对待中国。艾森豪威尔策动了危地马拉军人政变和越南战争。肯尼迪想要结束越南战争,但他被干掉了。
康斯坦丁·布洛欣(俄罗斯战略研究所跨大西洋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问题专家):
美国政客和精英阶层有一个执念,就是美国必须永远主宰世界、领先全球、称霸天下。一位美国的时事评论员说了这样一句话:每十年我们都得找一个小国家好好收拾一顿,向全世界表明我们说到做到。
201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同样声称:
美国是例外国家。
劳伦斯·威尔克森(美国国务院前幕僚长、退役上校)∶
自1947 年以来,美国就是一个帝国。任何一个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帝国都必须靠发动战争来维持自身的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国甚至已经不再将战胜作为目标。从传统意义上讲,战胜意味着占领并控制敌方领土,但这既代价昂贵又麻烦不断。于是,正如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那样,华盛顿根本不需要这样做。
谢尔盖·苏达科夫∶
美国改变了自己对于战胜的评价标准,对他们而言,战胜不再是某种终点,某种能让战争和威胁持续的状态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往伤口上撒盐才能让它更难愈合,往火上浇油才能让它更难扑灭。
相对于白宫军事决策中的其他目标而言,在战争中获胜是次要的。胜利或失败对美国来说意义不大,毕竟华盛顿打仗并非是为了‘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失败并不意味着敌人会入侵美国城市。
劳伦斯·威尔克森∶
美国政府其他部门的软弱无能让五角大楼成了可用于外交政策的唯一有效工具,所以美国才会频繁发动战争。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这个帝国在一场大战中遭遇失败或者自行解体,在我看来,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任由军工联合体对国家领导层的影响力无限膨胀是非常危险性的。